当前位置 > 首页 > 知识

多普达什么时候出现的(智能手机鼻祖)

1. 多普达什么时候出现的,智能手机鼻祖?

第一代智能手机现在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看了这么多有关智能手机的故事,您一定会问起智能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那么请接着看下去,下边就是一部简略的智能手机发展史。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款A6188,它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A6188集两大纪录于一身:它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它同时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写识别输入的手机。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 (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A618一经推出,便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首选,至今我们还能偶尔看到这款开辟一个时代的传奇手机。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R380sc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 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诺基亚公司加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战团是在2001年1月,那时诺基亚第一款PDA手机9110呱呱坠地了,诺基亚9110采用了正在高速发展的AMD公司所出品的内嵌式CPU,操作系统代号GEOS,内置8M存储空间。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2004年上市的多款智能手机宣布了智能手机的崛起摩托罗拉A6188、爱立信R380sc和诺基亚9110开创了手机在智能方面应用的先河,好得出奇的市场反应让众多手机研发商蠢蠢欲动。于是一个争先恐后推出自己旗下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了。2002年2月,摩托罗拉再接再厉,推出了号称一代机王的A388,相信诸位对此还记忆犹新。2002年8月,来自宝岛台湾的手机商多普达正式推出了 dopod 686,它以可以看电影的手机为卖点,采用了性能强劲的英特尔strong ARM 206MHz作为CPU,操作系统方面则是微软研发的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2002 phone edition。英特尔和微软这两位PC世界巨人的携手注定了多普达686的成功。多普达686强大的功能和4096色TFT大屏幕使它抢得了市场上不少的眼球。多普达686的上市表明了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成熟,开始准备对手机高端市场发动总攻了。2002年10月,世界上首部2.5G基于 Symbian 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第一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同年10月,波导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易王三合一”的PDA手机。它以接收寻呼网发送的股票行情数据为卖点来博取广大股民的青睐。同一时间,CECT公司推出了基于Palm OS的Treo 180,Treo采用了33MHz龙珠VZ处理器,16 级灰度屏幕,内置标准内存16M2002年12月,索尼合并爱立信后,雄心勃勃的推出了至今仍能见到的机皇P802。它以独创的可以拆卸的半开是键盘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2002年这一年是智能手机发展中的关键一年,众多智能手机的诞生使人们认识到了智能手机广泛的操作领域和强大的应用功能,手机研发商也看到了智能手机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都为智能手机在今天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从此之后,智能手机的推出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操作系统的能力、CPU的速度、内存的容量这些参数的纪录都在不停地被刷新,智能手机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智能手机目前稳稳地占据了高端手机市场如今,智能手机已经稳稳地跻身于手机主流市场。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于去年年底公布报告中的数据,全球2004年第一季度移动电话出货量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3%,达到1.527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比上年同期激增85.8%。同时来自国内的报告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总量达到65.5万部,销售总额达到19.4亿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销量上升195.05%。这两份报告的数据同时显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手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的3G技术也决定了智能手机将会逐渐取代目前的传统手机而一统手机天下。智能手机在发展中与3G技术相伴而生,它是移动通信终端与PC融合的产物。智能手机这一以2.5G终端形象出现的新生事物就一直被媒体誉为“3G手机的敲门砖”、“3G的试金石”。手机业者们认识到,由于智能手机与3G手机有着诸多契合点,智能手机业已成为各大厂商进入3G终端领域战役的预演,能够在智能手机产品方面有所突破将成为手机研发商们在未来的3G之战中重要的基础和经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正在一步步打开3G世界的大门。不过,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智能手机也难掩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智能手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标准,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几乎是各自为政,这使智能手机生存的土壤——扩展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这方面所产生的内耗将会带来不小的破坏力。对于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智能手机研发商们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和开发一个标准的操作系统,它的问世将会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从手机未来的发展来看,手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 “3C融合”(计算机、通信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与“3网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日后的手机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而具有先天优势的智能手机正好符合“3C融合”和“3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它在未来手机市场中的霸主地位将无法动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更加清晰地看到手机技术和产品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手机产业的现在和未来

多普达什么时候出现的(智能手机鼻祖)

2. 充电器两头分别叫什么?

数据线一般分为2头,连接充电器的一头叫 USB-A。连接手机的一头,分不同版类型,有不权同叫法。很早期的手机,是用DC口充电的(就是那种像针孔式的充电插头);

后来出现了mini usb接口(例如多年前台湾有个多普达手机,很多就是用mini usb接口的);

再后来直到现在,安卓手机用micro usb接口;最近两三年,特别是今年,安卓手机流行了USB type-C接口(乐视手机好像是第一个用type-c接口的安卓手机品牌);而苹果手机,最初是用30-pin接口(苹果4);再后来到现在用 lightning接口

3. 你们已经换过多少手机了?

一,2004年,即将大学毕业,咬咬牙买了部波导翻盖的,八百多。

二,2005年,换了部三星翻盖水货,好像是E308,记不清了,双屏的。

三,2007年,一咬牙,花三千多换了部诺基亚3230直板,从此喜欢上了诺基亚,现在的手机用的还是诺基亚的经典铃声。

四,2009年,诺基亚5800i水货,触屏带笔的。那时候穷,喜欢买水货,质量不错。

五,2010年用过一段时间诺基亚滑道手机,型号不记得了。

六,2012年,存话费送手机,弄了个酷派的,型号忘了。

七,2014年,换了个三星的,一千六百多。

八,2016年,老婆淘汰的果6,16G,一直用到现在,去年换的128G的内存,不打游戏电池能坚持一白天。

九,等5G出来再说吧…………

4. 内存卡为哪个分类?

手机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存容量,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手机内存的个性化需求,现代的许多手机品牌型号都设置了外接存储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机内存卡。手机内存卡可以用来存储歌曲,电影,电子书,游戏软件等数据信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内存卡分为MMC、SD、miniSD、Memory Stick、SM等几种。 1. SD(Secure Digital):从字面理解,SD卡就是安全数码卡,它比CF卡以及早期的SM(Smart Media)卡在安全性方面更出色。SD卡是由Sandisk、松下、东芝等厂家所组成的SD协会所推出的,它身材十分娇小(32mm×24mm×2.1mm),传输速度比较理想,而稳定性、兼容性也较为出色。自1999年面世以来,SD卡逐步成为数码相机、PDA、MP4播放器等数码产品上最常见的存储卡。 2. miniSD:虽然SD卡的尺寸比CF卡小很多,但对于手机等小型数码产品而言还略显臃肿。SD卡协会根据潮流趋势,推出了专门适用于手机等小型数码设备的miniSD卡。miniSD的尺寸大致是标准SD卡的二分之一,具有11根金手指(SD卡只有9根金手指),通过转接卡可以当作SD卡使用。该卡在多普达、松下等手机上有着较多的应用。 3. microSD:说到microSD,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在2004年由Sandisk、Motorola两大厂家推出的T-Flash卡(即TransFlash)。microSD卡标准正是SD协会在2005年参照T-Flash的相关标准制定出来的,microSD与T-Flash是兼容的。与miniSD相比,microSD体积更为小巧(11mm×15mm×1.0mm),它仅有标准SD卡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目前市场上体积最小的存储卡。同样,microSD也可以通过转接卡,当作标准的SD卡使用。 4. MMC(Multi Media Card):MMC诞生于1997年,它与我们前面介绍的SD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除了MMC卡比SD卡略薄一些,两者外观尺寸都基本相同,而且在不少数码产品上还能相互兼容。与SD稍有不同,MMC卡没有读写保护开关,并且只具有7个金手指。 5. RS-MMC(Reduced Size Multi Media Card):RS-MMC是MMC协会在2002年推出的一种专为手机等多媒体产品而设计的存储卡。RS-MMC比MMC小巧许多,它可以配合专用适配器而转换成标准的MMC卡使用。 6. MMC Plus:2004年9月,MMC协会又推出MMC Plus和MMC Moblie。MMC Plus卡尺寸跟普通MMC卡相同,具有更快的读取速度,当它工作在52MHz的频率下,并采用8位数据带宽模式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52MB/s,能满足数码影像存储及其他数据密集应用的需要,如高端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目前,一些厂商业也推出了低电压的MMC Plus卡。 7. MMC mobile:MMC mobile也被称之为双电压RS-MMC。为了获得更好的节电性能,MMC协会推出了既能在低电压下工作又能兼容原有RS-MMC的存储卡——MMC mobile,它能在1.65~19.5V电压和2.7~3.6V电压两种模式下工作,理论传输速度最高可达52MB/s。需要指出的是,MMC Mobile的尺寸与RS-MMC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MMC Mobile具有13个金手指,大家在选购时千万不要搞错。 8. MMC micro:针对microSD卡,MMC协会推出了MMC micro技术规范。相比microSD卡,MMC micro的体积要略大一些(12mm×14mm×1.1mm)。MMC micro跟MMC mobile一样,支持双电压,适用于对尺寸和电池续航能力要求很高的手机及其它手持便携式设备。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各种手机内存卡的生产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上,手机内存卡不断升级换代,产品类型也会越来越丰富。

5. Intel为什么不做ARM芯片?

在悟空问答上的723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英特尔作为全球第一大桌面级处理器生产制造企业,从最基础的专利技术,到芯片的设计生产,最后的商业化应用,全流程都掌握在手中。因此技术层面来说做ARM芯片,英特尔是能够做的。为何不做,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历史问题,也有本身利益层面来考虑。

英特尔崛起的两个关键因素

英特尔本身作为全球最老牌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之一,创始团队本身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奠基者,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仙童半导体和八叛徒”的故事,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而言之,英特尔的创始人本身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开创者,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并且至今依然有效。不过英特尔崛起的关键,还是依靠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微软,另一个是全球最著名的营销事件。

从微软这边来说,英特尔本身作为处理器制造企业,商业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应用才行,也就是处理器本身如果没有实用价值,速度功耗等等都是浮云。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特尔和微软两家企业进行了“暗中勾当”,开始了大名鼎鼎的“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指的是时任英特尔CEO安迪·鲁宾,比尔指的是时任微软CEO比尔盖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微软操作系统只能够运行在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处理器上,同时微软会不断升级系统的需求,吃掉现有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迫使厂商需要购买英特尔性能更高的处理器。就是这样一个利益捆绑,两家厂商用了接近30年的时间,达到现在很难撼动的地位。微软成就了比尔盖茨这个世界首富,而英特尔成为了著名的“牙膏厂”,慢慢迭代产品,压根不担心竞争对手,躺着赚钱。

从营销事件来说,英特尔在当时通过大额的补贴和返点,让各个电脑制造商(戴尔、惠普、联想等)企业在自己的机箱上面贴上了“Intel inside”字样的小纸片,全球几十亿台电脑上面都出现了这样的标志,给全世界人民洗脑“使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才是最好的电脑”这样的观点。

这样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消费者虽然对这张卡片已经见怪不怪,但是英特尔的名声早就深入人心。这场营销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营销手段”,英特尔靠着一张小小的纸片,占领了用户的心智,拿下了全球处理器业务的市场。

错失手机行业的先发优势

英特尔做过手机处理器没?其实是做过的。应该说英特尔是最早从事移动芯片研发的企业之一。早在2000年的时候,英特尔就收购了一家设计ARM架构芯片的企业,获得了设计移动处理器的能力。并且在第二年就推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XScale”手机处理器,开始进行商用。

但是大家别忘了,那是在2000年左右,对于手机产业来说,还仅仅停留在功能机时代。从当时的商业方向判断下来,未来取代手机的不应该是现在的智能手机,而是风靡一时的PDA,中文名字叫做“掌上电脑”,这里大家有兴趣又可以去搜索一下HTC和多普达的故事。并且在当时即便是巨头诺基亚,塞班系统也并不适合作为智能操作系统使用。到了2006年,英特尔就将手中的移动芯片业务卖掉了。

可是造化弄人的是,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未来取代手机的不是PDA,而是智能手机……英特尔内部由于之前踩了这个大坑,于是对于是否要重启移动芯片一直飘忽不定,争论了3年左右的时间。等到准备开始做的时候,行业内部已经成熟,苹果已经自己设计出了A系列处理器,高通手中握有大量通讯专利。并且做手机处理器需要集成很多东西,除了CPU之外,还有GPU、ISP、DSP、基带模块等等,这些对于英特尔来说都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因此到了2010年,英特尔才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部门,获得了基带设计技术。到了2012年才推出了自己的移动芯片Atom平台。别忘了这可是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第二轮价格战的洗牌当中了。并且Atom平台是基于X86架构设计,运行安卓等系统本身会有兼容性的问题。最终,英特尔在2016年彻底放弃了移动处理器市场。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英特尔在过去是否有机会?当然有,尤其是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系统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在当时来看,市场方面系统呈现三足鼎立的阶段: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微软的WP。并且苹果自身有A系列处理器,Android因为开源所以有高通和联发科这样的企业,而微软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门派,完全可以跟英特尔联手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出来。

不过微软在当时做了一回猪队友,不是坑的英特尔,而是各位曾经支持WP的厂商和消费者。当年WP7、WP8、WP10三个大版本之间使用了不同的架构,导致无法正常进行OTA升级,消费者必须要更换硬件设备才可以使用新系统。比如说对软件生态不重视,又更换架构,导致每一次大版本的更新,软件厂商都必须要重新进行移植。到了WP10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厂商开发新的APP了,微软还得找外包团队进行移植……

对于英特尔来讲,真正的朋友其实是苹果。因为苹果与高通之间专利方面的纠纷,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苹果的iPhone只能使用英特尔研发的基带芯片,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奈何英特尔自己不争气,基带芯片性能远不如高通,导致iPhone一直被吐槽信号差。最终苹果与高通和解,英特尔只能将自己的移动部门作价20亿卖给了苹果,全面退出移动业务。

更可悲的是由于常年在桌面处理器上挤牙膏,导致性能被AMD追上,如今WWDC 2020上,苹果也正式宣布未来Mac电脑将搭载自己研发的桌面级处理器。其实这样看来,英特尔走到今天,错失了很多机会,中间也有自己作死的成分。不知道两年之后,当AMD性能追上来抢占市场份额,苹果也逐渐离开英特尔之后,这个昔日的巨头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6. 中国发明手机的人是谁?

我国最早发明手机的人是黄锐文。

解释黄锐文在1992年发明了中国第一部手机,取名为“大唐移动电话”,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移动电话制造技术的国家。

黄锐文本人是贵州省贵阳市人,早年在国营316厂工作,因为对通讯技术的浓厚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自学和实践,发明了中国第一部手机。

此后,他还开展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黄锐文因为这些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而被誉为“中国移动通信之父”。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